城鄉結合部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過渡地帶,是城鄉基層治理的薄弱環節。近年來,四川堅持黨建引領、分類施策,聚焦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短板問題,健全治理架構、建強治理隊伍、優化服務保障,催生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治理新動能。
突破性解決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建制亂、管理難問題,從2019年開始,省委實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“兩項改革”,聚焦城郊社區、村改社區等重點,調整優化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建制設置,全省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共2191個、占26.5%。因地制宜、分類組建,由原城市社區拓展形成的社區,實行擴建、單建;由行政村改設的社區,進行過渡改建;由易地搬遷、征地拆遷、災后重建等集中安置形成的,綜合采取新建、聯建、跨建方式;對大型產業園區和企業、項目落地在周邊形成的社區,依托社區黨組織建立區域化黨建平臺,加強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,實現黨組織有形有效覆蓋。堅持同步推進網格體系,實行“多網合一、一網統籌”,規范新建業委會502個,延伸社區治理“神經末梢”。
選優育強,打造一支過硬治理骨干隊伍。抓住社區“兩委”班子換屆契機,采取留任一批、公開選拔一批、跨社區交流一批、公開遴選一批的方式,優化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班子。實行社區黨組織書記、居委會主任“一肩挑”制度,重點選拔一大批了解本地情況、熟悉政策法規、城市管理、善做群眾工作的干部,全部實行縣級備案和部門聯審管理。實施新時代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主題培訓計劃,構建省市縣鄉四級培訓體系,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,培訓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干部2萬余人(次)。全面推行社區專職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建設,建立公開招考制度,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專職工作者均達到6名以上。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日常管理、考核評價制度,大力暢通晉升渠道,近3年累計面向社區和村定向招錄公務員253人。
把服務送到群眾“家門口”,按照“居民提出訴求+網格收集匯總+清單分項辦理+結果反饋評價”服務流程,開展精準化、精細化服務。向孤寡老人、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,及時提供社區養老、生活幫助、醫療救助等特色服務。制定抗震救災、防汛抗旱、疫情防控應急預案,組織發動黨員群眾組建黨員先鋒隊、志愿服務隊、宣傳宣講隊,第一時間做好應急保障和服務工作。巴中市組建“紅色輕騎隊”、“紅色代辦隊”,讓便民代辦服務天天“不打烊”。實施城鄉結合部新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“補短板”達標工程,推進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,推進教育、醫療、衛生、養老等綜合服務設施提能升級,構建“15分鐘服務圈”。
開展專項整治,疏通治理堵點。從2021年開始,全省確定218個新型社區開展為期1年的專項整治,省級確定100個新型社區開展試點。集中梳理4大類、12個方面突出問題,“基礎設施”類重點整治老舊小區改造、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維護問題,“服務保障”類重點整治社區臟亂差問題,“矛盾化解”類重點整治社區矛盾糾紛易發頻發問題,“規范市場秩序”類重點整治社區農貿市場、展銷場所、夜市攤點、網吧等管理問題,切實找準癥結、靶向發力。采取“示范點+新型社區”、“城市社區+新型社區”等組團幫帶方式,協同化、精準化開展新型社區整治,集中解決一批治理主體不健全、矛盾糾紛頻發、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9319個。